康熙十四年,尽管皇次子胤礽才两岁,但由于他是康熙唯一的嫡长子,而且母亲孝诚仁皇后在生他时因难产去世,康熙决定正式册封他为皇太子。康熙亲自抚养和教育胤礽,力求他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继承人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胤礽变得越来越骄纵,还参与了党争,这让康熙感到失望。
康熙四十二年,为了挽回太子的心,康熙竟将其亲叔索额图幽禁致死。此举不仅没能挽回胤礽,反而让他更加疏远了康熙,父子关系逐渐破裂。五年后,康熙因对胤礽极度失望,甚至怀疑他有弑父之心,在还未回京前就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。此时,康熙的其他皇子们已经有了爵位,封为贝勒或郡王。
胤礽被废后,太子之位空缺,许多封爵的皇子开始觊觎皇位。虽然胤禔是皇长子,生母惠妃地位高,康熙却并不宠爱他。为了除掉夺嫡之路上最大的对手——废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,胤禔决定借机向父皇提及“张明德曾为八弟相面”的事,并表示愿意帮助康熙除掉废太子胤礽。康熙听后大失所望,不仅训斥了胤禔,还加强了对胤禩的防范。
展开剩余75%不久,三阿哥胤祉将胤禔密谋废太子的事情揭发给了康熙,康熙怒不可遏,将胤禔幽禁。接着,康熙又将胤禩幽禁,但不久后又将他释放。康熙四十八年,胤礽被复立为太子,但最终未能继承皇位,五十一年再次被废。
胤礽再次被废后,胤禩转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(皇四子胤禛的同母弟)争夺太子之位,许多原本支持胤禩的皇子和朝臣也开始转向胤禵。虽然胤禛曾为胤礽争取过,认为他有机会继位,但胤礽被废后,胤禛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自己。于是,朝中形成了两大阵营:以胤禛为首的“四爷党”和以胤禩、胤禵为首的“八爷党”。
康熙六十一年,康熙在畅春园去世时,胤禵仍在西北,而胤禛则留在京城。康熙的遗诏由步兵统领隆科多宣读,宣布胤禛继位。四年后,雍正帝登基,胤禩和胤禟被幽禁致死,而胤禵、胤禵的弟弟们也被软禁,最终“九子夺嫡”之争宣告结束。
虽然胤祉在表面上似乎与夺嫡之争无关,但他却一直是康熙最宠爱的皇子之一。康熙曾多次前往胤祉的府邸和热河的花园,享受天伦之乐,这种亲密关系表明了康熙对胤祉的特别宠爱。康熙甚至曾因悔恨而病倒,直到胤祉和胤禛劝说他才请来了太医。每年,康熙都会与胤祉及其家人共度时光,这在所有皇子中是非常罕见的。
胤祉是康熙宠妃荣妃马佳氏所生的皇子,从小便备受宠爱。康熙三十二年,胤祉和四弟胤禛一同祭祀孔庙,并且在康熙的多次外出活动中都与父亲一同参与。胤祉在康熙四十七年首次废太子时并未受到牵连,甚至在胤礽复职时被晋封为诚亲王。尽管与胤礽感情深厚,胤祉始终没有意图夺取储君之位。
不过,当胤礽再度被废后,胤祉的心态发生了变化。他主动为胤礽辩护,也曾与有才学的杨道昇一起,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机会。尽管胤祉未像其他皇子那样结交朝臣,但他还是希望能有所作为。值得注意的是,胤祉不仅在夺嫡之争中迟迟未放弃,甚至在康熙去世后,还与胤禩、胤禛形成了三方角力的局面。
尽管康熙为胤祉提供了很多机会,并且多次亲自与他共度时光,康熙始终未曾将皇位的继承权交给胤祉。这个情况引发了康熙的特殊安排,在所有儿子中,只有胤祉和胤禛享有如此亲密的关系。康熙对胤祉的宠爱,可以说是希望他能在某个时刻承担起重任,但胤祉最终未能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获得胜利。
雍正帝继位后,胤祉和他的后代注定将难以善终。可以说,胤祉是在这场复杂的夺嫡之争中最后放弃的皇子,也是最早放弃的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